是否要重建? Q&A
Q. 重建有哪些優點?缺點?
優點 | 
缺點 | 
新的耐震結構 | 
室內可能變小(依房價而定) | 
有電梯 | 
土地持分減少 | 
有車位 | 
須繳土地增值稅(可依條件減免) | 
現代化的格局(採光) | 
房屋稅提高(約3~5倍) | 
房價提升(約1.5倍)。 | 
要繳管理費 | 
Q. 重建後能分回原本室內坪數嗎?
實際數字依容積率、容積獎勵、舊公寓樓層數而有變動。
了解更多請到→重建坪數計算機
Q. 重建須要出錢嗎?合建vs委建之差異?
A. 看重建形式,不出錢就相當於「都更, 協議合建」,出錢就相當於「自地自建, 委建」。
如果不出錢,建商就要分走一些坪數抵付造價。反之,如果出錢,就能拿回全部坪數。
另外,就算不出錢,也有許多稅費要繳(土地增值稅、登記規費、代書費等)。
Q. 「都更vs危老」之差異?
A. 因為「都更重建」太慢了,人多嘴雜、審查委員意見多,公聽會、審議會開不完,鄰地一定要納入、地主越多越難喬,搞個10年以上很正常。
「危老重建」通常2個月就審查完成,容積獎勵明確、不用看委員臉色,基地不限大小,鄰地不同意就割掉,不會被鄰地牽制,照樣可以自己蓋。
唯一要注意的是,危老重建需要100%同意,一個都不可少。
Q.為什麼老公寓不都更?
- 
- 
多數地區無法「室內一坪換一坪」,要當地房價夠高、容積獎勵夠高才有可能
 - 
「違建、頂加、一樓加蓋」通通不算產權,只有室內+陽台+樓梯間才算。
 - 
重建後,土地持分會被稀釋,感覺像在賣祖產。
 - 
要繳土地增值稅、大樓管理費、更多房屋稅。
 - 
要搬家,而且怕被建商騙,嫌麻煩。
 
 - 
 
Q. 一, 二, 三, 四樓的價差是?
 A. 各樓層的價差,邊間與非邊間的價差,是無法算準的,就算委託估價師算出來,屋主通常也不滿意。
例如,東區忠孝東路一、二樓的價差可能差兩倍,但一般小巷弄一、二樓可能沒有價差。
實務上,估價師會依據路寬、面向、商業程度來估價,儘管估出來總是有人不滿意,但一起合建就要遵守。
以下提供2000筆實價登錄之平均值(台北市-四層公寓):
- 
- 
四樓: 49.66萬
 - 
三樓: 49.97萬
 - 
二樓: 50.78萬
 - 
一樓: 68.30萬
 
 - 
 
Q.建築成本怎麼算?
                

